2024/08/2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近年来,山东主动承担起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先锋、探路子的职责使命,加快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健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教改革看山东”成为一张亮丽名片。职业教育如何化“大”为强,助力山东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稳大盘、挑大梁?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山东职业学院副院长张少飞做客演播室,一起探讨相关话题。
早在2012年,山东就设立春季高考制度。2020年,在教育部支持下,山东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由此取代“春季高考”。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评价方式中,职业技能考试成绩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0%,这让一大批有职业技能特长的学生在高考中受益。近三年,全省中考招生中有9.37万名学生超过普通高中录取线而选择中职,高考招生中有10.74万名学生达到本科线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
张少飞介绍,山东在职普融通上的做法,首先是优化了教育结构和生态,丰富了人才培养类型,打破了传统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界限,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给了起步于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其次是促进了高技能人才培养,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普融通通过长学制、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针对各地各相关院校要从哪些方面精准把握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来确保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工作取得实效的问题,张少飞表示,一是要针对目标产业,开展深度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要准确匹配行业人才需求;二是课程体系要一体化设计,专本双方的团队要深入研讨,避免双方课程的简单叠加;三是教学实施过程要体现职业特色,理实并重的同时,突出实践性、技能型教学内容;四是要发挥各学段师资团队优势,培养技能精湛、理论扎实、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的格局,但职业教育主动、系统地与普通教育融通,仍然面临不少困境,在张少飞看来,职普融通要想达到理想目标,过程中的难点在于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之间的融通仍然存在层次较浅、形式单一的问题。普通高中进行融通的主要形式是开设技术类课程以及参与职业体验日活动;中职学校主要是开设职普融通班,普职两类课程的融合度不高,没有上升到人才培养体系高度,缺乏bg电子游戏平台稳定性、持续性,存在临时拼凑、机械相加的现象。要做好普职融通,首先得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避免课程的重复和简单叠加,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时段和时间。
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支撑到哪里。山东是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省份bg电子游戏平台,省直14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首个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11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目前,山东正在做深做实12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主阵地,而职业教育也只有把根扎在了产业链上才能更有生机与活力。据张少飞介绍,山东作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省份,近年来在产教融合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构建对话机制,建立了完善的产教对话平台,促进了校企双方常态化bg电子游戏平台沟通与深度合作,激发了协同育人的活力;二是精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需求,布局了全面且重点突出的专业体系,确保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三是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提供全方位的经费、土地、金融等支持,极大激发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过程中学校、企业和社会各自承担着关键角色,并肩负着相应的职责。学校作为教育的核心,负责传授理论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学校需依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内容,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企业作为实践的主体,负责提供技能培训和工作体验,企业应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参与教材的开发和教学设计,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社会,尤其是政府则应扮演支持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推动产教融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在过去的产教融合众多实践中,存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充足、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参与办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破解校“热”企“冷”这个难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协同努力,地方政府应制定针对性金融、财政、土地等优化激励政策bg电子游戏平台,设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对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实质性奖励和优惠;学校应当积极对接行业企业,根据产业的发展实时调整专业设置,针对未来产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拓展合作育人模式;企业要提升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产教融合,以多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国家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着力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探索政行企校“组团出海”模式,职业院校联合央企及地方大型企业合作共建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以山东先贤“匠圣”鲁班、“中华科圣”墨子的名字命名为“班·墨学院”,目前已建设34所“班·墨学院”,实施“职业技能+中文”培训,为海外中资企业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山东职业学院在主动服务中国高铁“走出去”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学校深入实施“巨人计划”,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开展国际教育合作,招收和培养“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的国际学生近300名;与泰国皇家理工大学合作建设“国际轨道交通学院”,多方合作助力老挝系统性轨道交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发铁路工程技术员职业标准及专业教学标准并正式纳入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承担国家援外项目“埃塞俄比亚铁路运营技术海外培训班”培训任务等,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发挥了积极作用。
唯其艰巨,所以伟大;唯其艰巨,更显荣光。山东职业教育正成为遍布齐鲁大地的分布式、嵌入式动力引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绑定在一起,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基层首创。
微信平台
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