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在建筑行业,有老四校的说法,指的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这四所高校。它们较早开设了建筑相关专业,在行业内拥有重大的影响力。
我,在建筑老四校中的一所念完了本硕,毕业后在一线城市的某个建筑设计院工作。
入学之前满怀对建筑学的憧憬,觉得这个行业既有理工科的严谨又有艺术的浪漫,薪酬待遇还很不错。
毕业却赶上了建筑行业的收缩。新项目订单骤减,老项目回款困难,高投入低回报成了常态,建筑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更是逐年下滑。
同年,房地产业急剧升温,中国各地纷纷大兴土木[2]。房地产开发公司从年初的3000余家,一年猛增至12400余家,翻了4倍。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73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117%[2]。
2003年,《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正式明确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
在这一文件影响下,2003年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9.7%,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4]。
高额的利润给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筑设计师们,同样拥有了大量机会与高额的收入。
2000~2010年代是建筑行业名副其实的黄金时代。当时,几乎所有的建筑师都能拿到高额的薪水。
有bg电子游戏平台留学经历,在外企工作的建筑师一周上班四天,每月到手1000美元薪水和1万美元补贴。国有设计院的建筑师虽然薪水没有这么高,却能接到许多甲方私下找来的项目,深圳俗称为“炒更”。炒更的收入没有定数,有人“炒更”收入比年薪还多[5]。
在2013年麦可思的年度报告中,建筑学被评为中国毕业生的首选专业,在报告中建筑学不仅有着最高的就业率和工作条件,就业满意度得分也是最高[6]。
但到了2010年代中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饱和,建筑设计行业就不得不开始面临更深刻的挑战。
项目数量减少,设计费用下降,设计师们开始普遍面临降薪、缩减奖金的困境。许多设计师和设计公司不得不寻求转型或缩减规模以适应行业的新常态[5]。
有业内消息称,某一线城市国企设计院设计师的每月到手工资已经跌至3000元出头。
这是因为建筑行业设计师的薪酬通常是由每月的基本工资、预发奖金和年底的年终奖构成。
其中年终奖的占比通常达到50%以上,而签订劳动合同时,合同上只包含与最低工资标准相差无几的基本工资,因而工资的可浮动范围就非常大。
但薪资的降低并不代表工作的轻松,反而市场越糟糕,甲方要求越高,加班越严重。
2015年,建筑学的名称已经从麦可思就业率较高、月平均收入最高等排行榜中消失bg电子游戏平台,此后再也出现。
而麦可思《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显示,在2017届本科主要专业类毕业生毕业五年后的就业满意度调查中,建筑业的满意度为68%,与住宿和餐饮业并列倒数第一[7]。
以建筑老四bg电子游戏平台校在江苏省的录取名次为例,近五年同济大学建筑学理科最低录取位次由554名降至2138名,下降了1709名,东南大学建筑学理科最低录取位次则下降了2095名[8]。
而2019年之际,江苏高考的总分是480分。这一年,江苏省同济建筑本科一批次的录取最高分为429分[9],东南建筑的录取最高分为421分[10],清华大学在江苏理科的本科一批次录取分数线]。
如果将教育视为一场人力资源的投资,我们这批高分考入建筑专业的学子,面临的何尝不是一种失败呢。
事实上,当初考入建筑专业不仅意味着我们付出了更高的高考分数,还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更漫长和艰辛的大学生活。
学制更长的原因一方面是与国际接轨。2008年,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多所国家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机构联合签订了堪培拉建筑教育协定,规定完成五年的专业教育才能取得国际互认。
另一方面则由建筑学的基本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决定,建筑学专业所学内容涉及面广,横跨理、工、文、艺术诸多领域,是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的结合。
根据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建筑学的专业教育中包括了基础课程、以建筑设计为主的专业主修课程、实践训练和综合论文训练[12]。
其中基础课程分为六大类:数学基础类、设计基础类、建筑历史类、建筑技术类、学科交叉类、建筑美术类[12]。这里面几乎每一类都足以拉出来成一大类学科,由此可见学科跨度之广。
甚至,基础课程还不是占据学分最多的课程。建筑学专业的“重中之重”是作为专业主修课程的建筑设计。
作为设计大课,它的“大”首先体现在课时的安排上bg电子游戏平台,每周学时为6学时,通常每周上2次,一次就上半天,课外可能还要为了方案的推进偶尔找老师开个小灶。
一般8周为一个项目周期,课上听讲、与老师沟通,课外自学、修改方案,项目完结进行统一的评图答辩。
而正是最后的评图答辩,催生了令建筑学生闻风丧胆的“赶图周”。在赶图周熬夜通宵是每个人的常态。大家互相比拼,卷方案构思,卷图面效果,还要卷模型精细度。
整个过程既费人又费钱。一个普通模型的材料费和激光切割的费用大概为几百元,如果是大模型可能近千元。3D打印或者其他特殊材质的模型通常会更贵,数千元也是有的。
最后还要带着比人还高的图纸和昂贵的模型,再来一场关于方案的演讲与辩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被否定、被推翻是常有之事。如此数年,可谓是生理、心理和钱包的三重修炼。
而且,人生不是简单的线性推理,学得辛苦从来不会意味着日后的工作就能够轻松。
一些行业干个两三年就是熟练工,五年十年就是公司里颇有话语权的元老。但建筑设计师不在此列。
除了学习时间长,工作之后,建筑师也要经历漫长的磨炼。三四十岁的建筑师,还是妥妥的“青年建筑师”。
这是因为一方面建筑项目的周期本身就比较长,另一方面实际项目的操作过程中涉及许多学校教育之外的专业知识。
一个普通的建筑项目通常需要两三年,如果是是医院、体育场、机场这种大项目,花上四五年都是寻常事。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建筑本身的知识和各个项目的不同特征,还需要了解结构、给排水、电气、人防等其他知识。
为了画好图纸,建筑师需要了解项目的不同特征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 图虫创意
不仅如此,想要有更好的职业前景,建筑师还需要通过6门相关考试,考取注册建筑师证。而取得证书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还需要在每隔几年后继续进行教育,才能维持证书的有效性。
再加上作为乙方,还需要满足甲方的高要求,频繁改图。青年建筑师们,往往都面临着沉重的工作压力。
一项涉及166个样本,且调查对象年龄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下的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建筑师需要同时承担2个以上的项目任务,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每周工作6天以上,经常连续加班24小时以上[13]。
建筑师作为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要对工程质量事故,终身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在内。换句话说,一旦建筑工程出现事故,只要建筑师还活着,就要被问责。
这原本是为了督促建筑师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但与国际上的建筑师负责制相比,中国的建筑师在责任与权利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在一些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建筑师不仅负责设计,还可以参与项目管理,由此可以拥有较高的收入保障和更大的设计自主权。
相比之下,中国的建筑师拥有的权利就很有限,尤其是在项目管理和财务分配上话语权很小,在设计上也会明显受到甲方的掣肘。
按道理而言,权利应视为承担责任的回报,而责任则是对行使权利的限制。这种权责不匹配的状况只会进一步加深建筑师的执业困难。
凡此种种,加上现在行业惨淡的收入,很难不让当初选择建筑学的同学心灰意冷。但建筑学专业高昂的学习成本与专业壁垒,又让转行的沉没成本高出其他专业。
这诚然是脱不下的长衫,是放不下的执念与心结,但身为青年建筑师的我们,又做错了什么呢。
[2] 陈龙乾,许鹏,张志杰,陈龙高. (2003).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前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4), 97-1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003). 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5] 南方周末. (2023). 三十年从大热到遇冷,建筑设计业入冬.
[10] 东南大学本科招生网. (2019). 2019江苏省各专业分数线年各省各批次录取分数线). 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