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重要要求不仅为新时代新征程提高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将引导各地政府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生活中最关键的环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有bg电子游戏平台。
民生冷暖,枝叶关情。新时代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bg电子游戏平台,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但我们也要看到,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和供需适配度有待提高,区域、城乡、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仍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基本公共服务首要原则是均等化,强调机会均等、资源共享和制度统一。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重点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缩小区域、城乡、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差距,确保社会成员在获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享有平等机会和公平结果。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旨在提升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既强调空间可及,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布局和距离上便利可达,又重视内容可及,使公共服务产品可利用、价格可承受、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有监管,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优化公众公共服务体验感受。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方面,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要求,明确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国家清单及服务标准,以标准化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应有尽有”。另一方面,完善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保障机制,加大向特殊类型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此同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与制度并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之上,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明确政府、市场、社会在提供公共服务中扮演的角色,既有效回应社会需求,统筹各类资源,稳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形成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与成本分担机制。支持社会力量扩大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的普惠性规范性供给,综合服务半径、服务人bg电子游戏平台口、资源承载能力以及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科学配置优质服务资源bg电子游戏平台。
城乡基层是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公共服务需求最为集中的场域。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要注重提质增效、均等可及,促进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加快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提升质量。以公共服务下沉为重心,构建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着力打造以乡镇(街道)为中心、辐射村(社区)和村民小组(居民小区)、遍及城乡的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网络,提高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便利度。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居民的差异化需求,为个性化公共服务“量体裁衣”。
基本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让基本公共服务下沉基层,在幼有善育、学有bg电子游戏平台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给予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信平台
手机官网